最新新闻
一位年轻的书法朝圣者---- 殷涛书法
2016-10-22作者:周振华 来源:人民网

        “心藏天地之格局,神植珠玉之骄润”,这是我结识殷涛鉴赏他的书作沉淀多年之后,得出的结论。这句话也是对殷涛做人和习书的基本总结和概括,无论准不准确 ,贴不贴切,都是我对殷涛追求书法态度的一种认可和表达。

        对于每一位艺术家来说,任何时候,都要用作品说话,书法也一样。殷涛通过多年在书法领域的探索与实践,业已形成了其个性鲜明的书法之风韵。风,谓之风格,风骨;韵,谓之韵味、法度。

        殷涛80后,后生可畏。其书作比本人要老道三成。他发表和出版的大量书法作品及各项参展的获奖证书,印证和折射出他的勤奋与智慧。他是一位虽年轻但格外珍惜时光、不敢偷懒也不会偷懒的年轻书家。循规蹈矩,踏踏实实,孜孜以求。他擅行草,尤为小草见长,取法森严,心怀敬畏。书圣的《十七帖》、手札、尺牍;孙过庭的《书谱》等经典里面的每一个字,他都心生敬畏,如数家珍。

书法朝圣者1.png

        殷涛出生在齐鲁大地,孔孟之乡。那里几千年的中华灿烂文明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熏陶和滋养了这位家境贫寒的孩子。他毅然决然选择了习书之路,立志弘扬中国的书法艺术,并为之付出了很多努力。他没有辜负那片养育他的热土,并加倍感恩与回报。

        敬畏古法,首先要敬仰古人,古代书法大家的成名或成功模式:他的字,先是出类拔萃。凭此,步入仕途。尔后,做了大官、好官、清官、一身正气!人更高,字更好。于是,他们便永远镶嵌在了这个世上,连同他们绝美的书作。虽然当下的书写不再为官,但传承书法经典,弘扬传统文化,是我们每一位书家的责任与担当。殷涛是其中的一员。

        人正,书高;人善,书端;人勤,书老;人清,书贵。殷涛具备做人和习书的双重修为,故为人端正,习书严谨。其作品的正大气象,正是来自他的敬畏传统的情怀,文人那种周正的气节,以及豁达的胸襟和向上向善的悲悯之心。

        见殷涛作品,尽管未在现场,也完全可以想象得到他书写时的超我状态。全神而专致,曼妙而繁复,在属于他的时空,干净果断利索地控制着毛笔的起行收,继而呈现出方笔、圆笔;提笔、按笔;直线、弧线,且兼顾轻重缓急。既有速度、力度之变化,又体现质感、美感之神韵的一揽子潇洒而有序的动作,每一次的书写都会令殷涛心醉痴迷痛快淋漓。

        通往中国书法之巅的路途,向来遥远而漫长,且荆棘丛生,险峻曲折,跋涉起来太坎坷太崎岖太艰辛太吃力。然而殷涛始终遵循传统,取法乎上,执着奋进。他做好了一生都要与书法为伴的准备,互为滋养,相濡以沫。

        殷涛习书视法为天。书法,法为灵魂,法找不到,书就是死书。每一次的聊天,殷涛三句话不离本行,离不开传统及经典。只要谈到书法,他立马会亢奋起来,甚至有些痴狂,满脑子的读帖、悟帖、临帖,将其传统,便喋喋不休,滔滔不绝。他把对书法的感悟与理解,完全置放于习书之中,不断揣摩,细心咀嚼,加以消化。通过长期的、大量的习书实践,殷涛在不失传统的基础上,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书艺风格。

书法朝圣者2.png

        我和书友们聊天时,当说到“不通神,不走心,不动脑的书写,那是在梦游”这句话时。他们都很赞同,殷涛尤为感同身受。殷涛是一位具有十足文人个性的书法家,他有思想,有见地,但对一些不良现象却能够理性的做一些善意的建设性的抨击时弊。多年的书法实践,他养成了一种缜密的思维方式,常想一些深层次的问题。包括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褒扬、讴歌与赞美;对书法艺术经典的咀嚼、领悟与理解;对书写实践的体会、体验与发现;对书法现象的一些认识、思考与研判。

        书法之路能否走的长远,取决于习书者的动因和动力。而动因和动力又要看是什么样的动因和怎样的动力。殷涛的习书之路,应该说他的动因是明确的、清晰的、积极的;他的动力是十足的、稳定的、持续的。

        当书法成为信仰,你朝圣的脚步就会变得愈加坚实而急促,你的灵魂就会发出强烈的呼唤,你的心早已提前抵达。殷涛可谓一位书法的朝圣者,他具备了一位书家应有的潜质,他还很年轻,只要胸怀大志,心地虔诚,坚定地走下去,他的书法前景一定是明媚的,大有希望的。文/周振华(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、中国作协会员)


周富生《傲视天下》170cm×95cm
周富生《傲视天下》170cm×95cm
周传发《大吉图》70X70cm
周传发《大吉图》70X70cm
周传发《夏》70X70cm
周传发《夏》70X70cm
王浚山(求索)三尺整张-100cmX55cm
王浚山(求索)三尺整张-100cmX55cm